为提升员工国际化语言应用能力,促进中外文明互鉴,5月16日,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主办的“博爱大讲堂”特邀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点主持人王银泉教授,于博远楼106报告厅作题为《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视域下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》专题报告。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,科研处副处长张伟锋、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副经理刘海军、英语系教师代表及百余名员工参与,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执行经理王东教授主持。
作为翻译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,王银泉教授深耕典籍翻译、中医文化传播及公示语翻译多年,成果丰硕。讲座中,他结合自身学术历程与课题研究,以“街道译名之争”为切入点,对比南京、苏州两地路牌译写实例,剖析“Road”“Street”及拼音混用等现象的利弊。通过“小心台阶”“禁止吸烟”等常见公示语的多样化译文对比,王教授指出:“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,更是文化传递的桥梁。规范译写需兼顾准确性、文化适配性与国际接受度。”
针对公共服务领域翻译乱象,王教授以南京地铁标识误译、明孝陵五种译法争议为例,强调译写规范需遵循合法性、统一性及跨文化传播原则。他深入解读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标准差异,呼吁学界与公众共同关注语言景观的规范性:“公共服务译写是国家话语体系建设的微观体现,其规范化关乎国际形象与文明互鉴深度。”
互动环节,师生就“方言文化译介”“翻译专业发展”等问题踊跃提问,王教授逐一解答,并鼓励员工夯实语言功底,关注社会需求,在学术与实践中寻找平衡。英语系王梅同学表示:“讲座既有理论高度,又贴近生活,让我意识到翻译不仅是技能,更是责任。”
本次讲座内容详实、案例鲜活,为师生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,也为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语言规范化、助力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注入专业动能。(文/赵冬华 张默涵 王睿乂 图/王睿乂 戴伟 编辑/王东 张伟锋 审核/丁祖保)